1、代加工踏板車在陜西市場大賣。
在本文關于陜西摩托車市場概述中,記者特別加入了重慶萬強這一公司。重慶萬強是著名的代加工廠,為很多摩托車企業代加工各種車型,2014年,“萬強制造”在陜西市場售出超過6000輛車,遠超其它重慶制造。
“萬強制造”在陜西大賣,進一步說明踏板車市場已經淪為真正的“價格為王”市場,由于代加工的成本優勢,其批發價已經降到零點,這是其它品牌難以企及的。與此同時,很多品牌為了快速爭奪踏板車市場,也紛紛外包生產,進入“代加工”領域:我有資質有合格證,你有生產線,雙方一拍即合。表面上看,這是摩托車行業實現資源整合,實際上“代加工”不僅傷害品牌的可持續發展,更是對用戶安全的不負責任,因為其品質檢測等無法保證。
隨著踏板車市場的崛起,“代加工”現象已經成為常態。業內人士都知道“代加工”是非法的,但是巨大的市場潛力,以及工廠對銷量的渴求,使得這種自殺式行為從未停止過,一些原則性強的企業也都在激烈的市場壓力下,無奈地選擇代加工,這無異于飲鴆止渴。代加工就像歌星假唱一樣,最終將會被消費者發現其質量區別,最后是徹底拋棄。
2、籌資建設摩托車商城必須做精確的規劃
每個區域都有幾大主流品牌商議著合資建超市,建摩托車城。這些代理商無疑是充滿正能量、對摩托車行業深謀遠慮的老板,陜西市場同樣有一幫老摩托人商量著籌資修建全省最規范、最漂亮的摩托商場,但由于各種原因,目前仍在籌備和計劃中。
記者以為,無論是基于圈地做房地產的考慮,還是真正從摩托車銷售角度看,摩托車商城都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。隨著單一店面房租的增長,人工成本(銷售人員提成高、售后人才難找)的提高,摩托商城無疑是摩托人抱團過冬的最好方式。至于聚在合一起,各品牌還能否保證各自的利益,記者以為,全國市場已經有很多類似案例,值得參考。愿意參與進來的品牌,應該對自身進行準確判斷。
3、終端零售商的“襁褓”狀態和縣級網絡的“冷凍”狀態
其實最讓記者擔心的是,摩托車終端網絡的“襁褓”狀態和縣級網絡的“冷凍”狀態。隨著工廠和省級公司對終端網絡的管控和福利提升,鄉鎮網絡從開始到結束,完全依靠上層扶持,幾乎沒有思考的空間。省公司從前期賒銷出樣,到形象建設再到促銷活動等,幾乎全盤管完,終端零售商更像提線木偶一樣,成為缺乏經營意識的打工仔。或許他們能在品牌的年終銷量上奉獻一點數據,但是這種虛胖狀態,并不利于品牌在渠道終端的推廣。
絕大部分工廠為了減少中間環節,開始弱化縣級網絡,通過分管、剝離、冷處理等方式,逐漸弱化縣級網絡對市場的影響力。工廠和省公司倒是有了安全感,只是縣級網絡作為中大排量的基本單位,是否也該放棄?工廠和省公司已經想好了直接對終端進行資金扶持和營銷指引了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