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五羊-本田工廠的邀請下,南方農村報記者前往泰國摩托車市場考察,并參觀泰本田工廠,為廣大讀者揭開這座50年歷史的工廠、CBR300R、泰國摩市的故事。
自由騎行的泰國
在不禁摩的泰國騎摩托車是幸福的。泰國摩托車年銷量約為170萬臺,110、125排量的車仍是當地最主流的產品,150以上,甚至650排量的車則是休閑娛樂的工具,不同排量車型市場占比相對穩定。
在泰國,彎梁車與踏板車占到了通勤、勞動市場絕對的主流。跨騎車占比非常低。十臺摩托七臺彎梁的說法并不過分。短短幾天的走訪中,記者就在街頭多次看到被改裝成各種用途的彎梁車。
每逢上下班時間,街道上便涌現出大量的摩托車。據導游介紹,當地公共交通并不完善,如果禁摩,大城市的交通就要癱瘓。摩托車上牌率非常高,駕駛員戴頭盔比例也非常高。但記者也看到有乘客不帶頭盔。
城市中,記者幾乎聽不到喇叭聲,除非是緊急情況的警告。
相比國內市場摩托車品牌的百花齊放,泰國摩托車市場呈現出極高的集中度。雜牌車、超標電動車、助力車幾乎沒有蹤影。
除了本田、雅馬哈外,記者在泰國看到最多的品牌是川崎,國產品牌力帆也偶有見聞。其實,寶馬、杜卡迪等國際知名品牌,如今均已在泰國設立組裝工廠。
“壟斷”的泰本田
“本田在全球市場做得”最差“的,就是在中國了。”同行的五羊-本田工廠相關負責人調侃道。
成立于1965年7月的泰本田,起家于烏汶府的三廊縣。烏汶府是泰國最負盛名的香米產地。隨后因地勢問題,工廠在1992年搬往曼谷東南方向的拉卡邦,并在那里迅速擴張。目前在拉卡邦,泰本田已經形成了整車組裝,模具鑄造沖壓,動力設備,質量控制,采購中心等9個分支機構。
目前,泰本田的二輪車年銷量達到了150萬臺(國內銷售136萬臺)。此外,泰本田還生產發電機、船用引擎、抽水泵等。G系列的發動機年產量高達150萬臺。2000年來,泰本田在當地占有率就達到70%,期間曾下滑至68%,后又上升至2015年最高的80.8%.
泰本田的產品,如今已銷往歐洲、亞太、北美、巴西、非洲80多個國家。
泰本田在當地最大的競爭對手雅馬哈,市場占有約為12%.兩者的市場占有已經超過90%.
與國內摩托車企業不同,在泰本田,生產和銷售是完全分開的。工廠生產出來的所有車型,都會第一時間賣給銷售公司,再由銷售公司售向全國各地,甚至是全球。
強大的全球車型生產線
在本田二輪的全球戰略中,位于日本總部的熊本工廠,主要生產1000排量以上的車型,包括金翼、北歐女神等,并兼顧大排量研發。1000排量以下的車型,已轉向泰國、越南工廠生產,特別是泰國工廠。
目前泰本田共有兩條生產線,一條應對國內銷售的常規車型,另一條應對本田全球戰略車型。
參觀中,工廠負責人介紹,第一條生產線生產的車型中,WAVE110(彎梁車威武110)產量最大,日組裝量達2500臺;MOOVE(踏板)、SCOOPY(踏板)、Click125i(彎梁)次之,日組裝量為2200臺;第三梯隊的是dream125(彎梁)、zoomerX(踏板)、MSX125(運動小跨騎),日組裝量為1200臺。
全球戰略車型生產線主要生產CBR125、CBR150、CBR300、CBR500、CBR650、PCX150、FORZA等,日組裝量約為800臺。
對比第一條通用車型生產線,五羊-本田工廠生產線,記者發現,全球戰略車型生產線擁有更高的噴涂工藝,更精確的生產控制,更精密的焊接與沖壓。其生產流程控制上,已經達到了國內合資品牌汽車的高度。銷往中國的CBR300R正是來自這條生產線。
據了解,每年從這條生產線下線的CBR300R數量為2.21萬臺。
期待有一天,隨著國內城市禁摩的放開,大排文化的發展,這些在泰本田工廠生產的大排車型,也能在國內的工廠中找到。